特拉維夫是以色列年輕人最多的大城市,35歲以下占人口1/3,同時也是新創之都。
根據市政府統計,這裡約有上千個創業團隊,其中600多家專注網路產業。很難想像,這麼大的創業社群,最初緣起於從一條約25分鐘內就可走完的路——羅斯橋爾大道(Rothschild Boulevard),再發散到鄰近街區,這條路,正是以色列最著名的創業一條街。
打造友善環境 吸引大廠進駐
這裡氣氛活潑開放,街上遛狗、玩手機的路人,可能都是某新創公司的老闆;大道中間的街道公園更常舉辦各種展覽,喜愛辯論的猶太人常在公園裡爭得面紅耳赤,搶著表達個人觀點。
很難想像,當地年輕人幾年前曾面對和台北年輕人一樣的問題:房價太貴。
2011年,幾個特拉維夫的年輕人,在羅斯橋爾大道上夜宿,怒吼收入成長已追不上房價與物價飛漲。不到幾週,引來全以色列30萬人熱烈響應。
原來,特拉維夫從1990年代中期經濟起飛,導致物價飛漲,市區黃金地段房價一坪約台幣24萬~27萬元,雖未追上台北,但一間單人套房月租最低台幣3萬5000元,一套麥當勞漢堡餐台幣370元,一瓶水60元。
雖然,特拉維夫有許多高薪工作,像在科技大廠或銀行上班,月薪平均台幣14萬元起跳,但對那些還在掙扎起步的年輕創業家來說,絕對是沉重負擔。
影片外包平台Veed.Me創辦人猶夫賀納(Yoav Hornung)指出,他和許多同學念電影學校畢業後,工作機會不多,創業前只能去餐廳做服務生。但當地餐飲服務業薪水大約只有台幣3萬~4萬元,只夠租單人套房。
所幸,這裡的市民與市政府展開積極對話。特拉維夫市政府旗下,全球城市發展部門總監荷拉.歐蘭(Hilla Oren),早從2010年就領著16人團隊和當地年輕人、新創公司做上百次訪談,找出把公司做大的策略。
面對高房價,以色列採取的是努力幫助年輕人提高收入,才是對抗高房價、高物價最好的辦法。「特拉維夫的年輕人很多,大多從事和全球競爭零時差的網路產業,事業要做大,一定要有國際觀。市政府能做的,就是協助所有人建立具備全球化競爭的環境!」歐蘭說。
首先,年輕創業家起步不易,要有最友善的培育基地。歐蘭和她的團隊於是積極引進美國線上投資創業加速器中心,並把舊圖書館改建,用低廉、甚至零元房租,吸引年輕創業家進駐。
另外,市政府也開出最低75%的地方稅務減免等優惠,吸引Google開創業學校Google Campus,亞馬遜設據點,臉書更將在最近進駐。美國有的大公司這裡樣樣有,方便交流。
協助提高收入 對抗物價飛漲
同時,市政府也協助已站穩腳跟的當地網路公司,繼續成長。像是當地起家,已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的網站設計工具平台Wix,就曾經思考去矽谷,因為需要更多人才、資金。
為了把這些成功公司留住,特拉維夫辦了全球最盛大的DLD 國際創新節,找16國最優秀的國外創業青年參賽,邀請他們留在當地創業;也請遠自美國、杜拜、香港等地國際性重量級創投來這裡尋找團隊。
為了配合打造創業之都,當地的特拉維夫大學也成立針對國際創業人才交流的創業家中心(StartAu)。如今,羅斯橋爾大道上的年輕人回來了,在新大樓裡的各處創業空間,都可以看到賣力工作的身影。重要的是,市政府向全球開放的努力,實質幫助了年輕人抵抗高房價。
去年,本地起家的行動免費語音軟體Viber,在政府協助下,引來日本樂天集團以高達9億美元併購,這個員工約百人的小公司,最近也因此有資金打造全新裝潢的寬敞辦公室。
Viber技術長伊格.麥葛辛尼(Igor Magazinik)自豪地帶各國記者參觀摹仿Google的摩登零食間與餐廳。走到陽台上,他指著不遠處的新樓鷹架說:「未來還會有更多新公司,搬來這裡!」
從搶救創業一條街開始,特拉維夫市政府贏得當地年輕人的心,開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