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府推動數位科技加成多元友善資源 「好孕行得通」5月起全面電子化 打造幸福養育環境

高市府推動數位科技加成多元友善資源 「好孕行得通」5月起全面電子化 打造幸福養育環境 高雄以幸福養育為宗旨,推動多項全國首創的補助及措施,盡心為市民打造堅強育兒後盾!(高雄市政府提供)
日期:2025-06-20

面對少子化挑戰,高市府積極打造友善育兒環境,全國優先凡設籍即發放「好孕行得通」乘車補助,5月起全面電子化,孕婦僅需一支手機就能輕鬆完成申請,掃碼即可完成支付;產後更有全國首創「坐月子到宅服務」與生育津貼2擇1友善措施,滿足不同家庭需求,此外,托育資源持續擴增,從公共托育、臨托服務到親子館一應俱全,減輕育兒家庭負擔。

落實數位優化 「好孕行得通」更便捷、更淨零

「只要一支手機,準媽媽就能搭上幸福的列車!」高雄市政府今(114)年5月起,全面升級「好孕行得通」孕婦產檢交通補助,將乘車券全面電子化。市府與計程車業者合作,提供孕婦產檢、產後回診及寶寶出生後6個月內打疫苗的友善載送服務,準媽媽只要透過手機申請電子幣,即可搭車前往醫療院所,不只便捷,也推動無紙化減碳,呼應高雄淨零轉型政策,展現數位科技城市的實力。

高雄市「好孕行得通」提供每位孕婦28趟次、每趟180元的補助,最高補助總額達5040元,可使用至分娩後6個月,產檢、產後回診、新生兒疫苗接種都可以使用,至今已協助1.8萬名孕婦安心產檢。

電子幣申請方式極為簡便,只需於產檢醫療院所取得孕婦健康手冊後,即可現場或透過高雄市社會局「好孕行得通」網站系統申請,掃描QR Code即可完成。原紙本乘車券仍可依原使用期限使用完畢。

到府安心照顧 提供孕媽咪及新生兒家庭專業照顧支持

高雄市全國首創「坐月子到宅服務」,針對孕媽咪及新生兒家庭需求量身打造貼心服務,包括月子餐製備、寶寶沐浴、簡易家務與採買協助等內容。新生兒父母設籍高雄,且新生兒在高雄辦理出生登記或初設戶籍,未請領高市府發放之生育津貼,即可預約服務,讓孕媽咪及新手父母獲得專業照顧支持,在家安心坐月子。另為照顧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家庭,可併申請生育津貼與坐月子到宅服務福利雙享。

高雄市政府說明,這兩大政策從懷孕到產後全面支持育兒家庭,讓孕育生命的過程備受呵護;友善且具彈性的措施,讓家庭可依需求自由選擇,並針對低收及中低收入戶家庭設計疊加補助機制,擴大照顧範圍,讓社會福利回應市民需求更扎根。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自懷孕、產後到育兒,高雄市政府提供多元選擇的支持服務,盼成為育兒家庭的堅實後盾。(高雄市政府提供)圖/自懷孕、產後到育兒,高雄市政府提供多元選擇的支持服務,盼成為育兒家庭的堅實後盾。(高雄市政府提供)

多元托兒及托育資源 減輕新手爸媽負擔

高雄市積極拓展托育資源,更提高托育專業人員薪資,營造友善托育職場,目前已設立66處公共托育機構,另有28處臨托服務、24處親子館及全國首創24小時臨托據點,滿足家庭的彈性需求,協助雙薪家庭減輕壓力;市府亦盤點學校空間,整合資源擴展社福設施,岡山柳橋與梓官蚵寮兩處校園空間轉型的公共托嬰中心已於今年4月啟用,共有30處公托設於校園內部,讓學校成為完整的育兒基地,展現托教整合的一條龍服務。

在財政補助方面,市府配合中央「0至6歲國家一起養2.0」政策,高雄加碼包含準公保母日間托育每月補助1,600元、全日托育1,840元,並提供準公私托家庭每月2,500元補助。今年7月起,也將放寬早產兒可領生育津貼規定,並將生育津貼設籍門檻由1年縮短為10個月,減少政策排除,擴大適用族群。此外, 2至6歲(未滿)的幼兒教育及照顧,依其條件各有不同補助金額,以減輕育兒家庭負擔。

打造宜居育兒城市,親子館全年辦理各類親子活動,提供學習與互動平台。(高雄市政府提供)圖/打造宜居育兒城市,親子館全年辦理各類親子活動,提供學習與互動平台。(高雄市政府提供)

為強化親職支持,高雄市社會局亦於今年4至6月間舉辦68場0至2歲親職教育活動,鼓勵新手爸媽建立正向教養觀念;24處親子館則全年辦理各類親子活動,包含「父幼日」倡議共親職,提供學習與互動平台。

高雄市政府表示,隨著高雄產業升級與城市轉型腳步持續前進,社福政策將同步進化,未來將持續加強托育與顧老整合、智慧社福服務,目標115年底設置34區85處公托/家園,打造更宜居友善城市,成為育兒家庭最堅強後盾,詳情可至高市府社會局官網查詢 https://socbu.kcg.gov.tw/index.php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廣告)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