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今(22)日晚間,全台各縣市的天氣普遍穩定,觀賞條件相當不錯。因此天文館特別指出,約晚間9點起,流星雨的輻射點將從東方地平線升起,屆時可見流星數量就會逐漸增加,一直到隔日(23日)凌晨3點、下弦月升起之前,都是追星迷的絕佳觀賞時段。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Kacper Staszczyk。(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當然,為了捕捉到最美的天琴座流星雨軌跡,天文館不忘提醒民眾,應儘量選擇遠離光害、地勢開闊的區域,如山區、海邊或郊外空地,同時也要記得避開月光直射的方向,才能大幅提升觀賞體驗,特別是無需望遠鏡,一般人用肉眼就能感受到的:火流星劃過夜空的震撼感。
其實,天琴座流星雨雖非年度四大流星雨之一,但它卻是人類歷史上最早被記錄與確認來源的流星雨,可追溯至西元前687年。而且其特色十足,總會出現明亮又極具速度感的火流星,約莫在每年4月的時候定期造訪地球,堪稱春季夜空最浪漫的色彩。
圖/烘爐地南山福德宮是北台灣求才最旺的土地公廟。取自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而繼4月的天琴座流星雨之後,緊接著登場的,正是每年5月初達到極大期的「寶瓶座η流星雨」。
據了解,2025年的極大期預計將落在台灣時間5月6日上午11時。雖然極大時刻發生於白天,但5月6日凌晨至天亮前仍是觀賞流星雨的黃金時段。更可喜的是,當晚適逢上弦月,月亮將在輻射點升起前落下,幾乎不會造成月光干擾,讓今年的觀賞條件顯得格外理想。
圖/英仙座流星雨資料照。台北天文館提供。
至於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活躍日期則從2025年7月17日至8月24日,今年極大期預估會在8月12日登場,ZHR值可達100,輻射點約在21時東昇,光害稀少、東北方視野開闊處適合觀察。但由於當晚月齡18.7( 月齡以新月當天為第0日,每過一天就會增加1 ),故觀賞條件可能較為不佳。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全球還會發生2次日食、2次月食,其中,台灣僅可全程見到9月8日的月全食, 為「128沙羅序列」中第41次,觀測時序表如下:
月食階段 | 時間 | 日期 |
---|---|---|
半影食始 | 23:28 | 9月7日 |
初虧 | 00:27 | 9月8日 |
食既 | 01:31 | 9月8日 |
食甚 | 02:12 | 9月8日 |
生光 | 02:53 | 9月8日 |
復圓 | 03:56 | 9月8日 |
半影食終 | 04:55 | 9月8日 |
全程歷時:5小時27分鐘(從「半影食始」至「半影食終」的整體觀測時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資料整理&表格製作:《城市學》
項目 | 說明 |
---|---|
沙羅週期 |
|
序列持續時間 |
|
128沙羅序列 |
|
第41次 |
|
沙羅週期是觀測和預測日月食的重要工具,通過這個週期,天文學家能夠準確預測未來的日食和月食發生時間。每個沙羅序列都有其獨特的特徵,而且序列中的每次食相都有規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