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台灣的觀光多半偏重「走山」行程,致使四面環海、海洋觀光資源豐富的台灣,親海遊程可謂相對少數。然而,近年來隨著陸地觀光市場飽和,旅遊風氣逐一望向大海,跳島觀光人次更是大暴增。因此,開闢藍色公路成為疫後各縣市拚觀光的顯學。
以目前來說,包括「高雄真愛碼頭 ↔ 小琉球線」「嘉義布袋港 ↔ 馬公港」「台中港 ↔ 馬公港」「富岡漁港 ↔ 綠島南寮港」「富岡漁港 ↔ 蘭嶼開元港」……都是台灣大受歡迎的跳島藍色航線,惟上述遊程多半集中在離島,本島反而只扮演轉運站功能。
圖/臺東縣政府提供。
為此,交通部航港局及臺東縣政府、成功鎮公所看準了近年來倍受文青界熱愛的成功小鎮,在2024年9月就開設了成功-綠島海上航線,預計2025年4至8月再度開航,而未來甚至讓10月至來年4月的東北季風時期擺脫淡季魔咒,相關單位也力推冬遊成功綠島行程,讓遊客體驗到此時少了喧囂、多了靜謐的離島風情。
據了解,臺東縣政府與在地旅行社——島嶼見學合作,規劃秋冬季節文史、生態深度體驗行程,成功串聯「旗魚重鎮」與「潛水天堂」綠島。
同時,為迎合國際趨勢,該行程也以聯合國旅遊組織(UNWTO)提倡的「永續旅遊」為核心價值,達到生態環境、社會文化與地方經濟三贏的局面。
舉例來說,「島嶼見學」規劃的遊程,在成功就以電輔車騎乘造訪眺港咖啡、防空警報台、成功海銀行等歷史景點,降低碳足跡,同時也安排在地職人最年輕鏢手盧晟碩船長、有間小店餐廳老闆王旭宏等人分享在地故事,讓遊客在品嚐在地食材創造出的私房料理與地酒之際,亦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圖/臺東縣政府提供。
至於綠島,除了在80年歷史綠島厝體驗手作代表性的花生食材點心,感受當地文化,更在夜晚暗空中,以溫柔不打擾生物的燈光來一趟另類旅程,潛水活動則引領旅人認識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可貴。
事實上,成功鎮,是一個充滿在地漁業文化與自然魅力的旅遊據點,擁有許多獨特資產,具備與世界級景點媲美的潛力。
其中,成功漁港是台灣東海岸最著名的賞鯨中心之一,鄰近的海域為鯨豚棲息熱點。旅客可見多種鯨豚(如飛旋海豚、抹香鯨)在天然棲地中活動。類似冰島胡薩維克和墨西哥巴哈加利福尼亞的賞鯨活動。
另外,成功漁港每日清晨也會拍賣新鮮漁獲,如旗魚、飛魚等,並且讓民眾能直接享用現撈生魚片,來一場感受在地漁業生活的沉浸式體驗,與日本築地市場或澳洲雪梨魚市場相比,雖規模較小但卻具有獨一無二的台灣味。
圖/臺東縣政府提供。
而綠島,雖無法與大堡礁、馬爾地夫等廣受國際潛水員追捧的地點完全匹敵,但它的獨特性、多樣性、便利性及文化結合,仍使其在東亞及亞太地區具有極高的潛水吸引力。
尤其,對於希望探索熱帶海域生態、火山地形且方便到達的潛水者,綠島絕對值得推薦。隨著保育與旅遊規劃的持續改善,未來有機會成為真正具備世界級地位的潛水目的地之一。
總之,一個好的跳島航程,需要涵蓋主要與特色島嶼,讓旅客能體驗地區的多樣性,而在景觀規劃上,也得盡量經過壯麗景觀,例如俯瞰珊瑚礁、火山島等,讓交通本身成為旅遊的一部分,抑或提供與當地文化相關的服務,如導覽解說、當地小食,提升旅遊記憶點。難怪,「成功-綠島」能在預演階段,就受獲眾玩家的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