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從爆炸性的誕生至今,深化應用陸續問世。生成式AI對於自動化及加速重複性任務的無限潛力,無疑將為效能提升帶來最佳解方。勤業眾信(Deloitte)預估,生成式AI在未來10年間,可望促成全球國內生產毛額 (GDP)提高7%,並將生產力提高1.5%。國際最具影響力的商業管理雜誌《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殷阿笛(Adi Ignatius)也指出,「找到AI能對組織產生價值的使用方式,生成式AI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對政府部門而言,AI(包括生成式AI)的進展,造就出生產力再提升的新契機,而政府則須確保擁有堅實的數位能力基礎,其中包括資料、雲端及數位流程等,從而針對效能強大的AI應用程式展開測試與推廣。
因此,在台灣,中央政府帶頭宣布,計劃四年投資13.4億元,讓18項關鍵民生系統核心功能上跨境公有雲;地方政府也不落人後,嘉義縣政府引入AWS災難備援系統,實現30分鐘系統恢復與強化資安防護;高雄市政府也與AWS密切合作,打造全台首創AWS Outposts架構的城市級混合雲、透過雲地一致的操作環境提升市政服務韌性。
亞馬遜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強調,「雲端擁有『彈性』、『可用性』以及『可擴展性』三大優勢,能夠為組織打造更具韌性的體質。」所謂的服務韌性,指的是面對災難發生時,政府部門仍能快速穩下陣腳,即時提供民眾即時,營運不中斷的能力,成為民眾可依賴的靠山。
以嘉義縣為例,因為嘉義縣位處地震帶,加上台灣颱風侵襲頻仍,官方除了做好救災準備和日常演練,網站復原速度顯得更加重要。對此,嘉義縣政府引入AWS災難復原技術,建置高效備援的系統,將系統恢復時間從原先的四個小時,大幅縮短到30至40分鐘,讓縣府在災害時,依舊能夠迅速回應民眾的資訊查詢需求,達成強化數位韌性的目標。
圖/雲端擁有『彈性』、『可用性』以及『可擴展性』三大優勢,AWS可助力政府強化服務韌性,提升行政效能(圖/AWS提供)。
在效能的部分,政府單位可以透過運用雲端運算、開發資料湖與大規模分析,強化原有的數位基礎設施;同時突破了管轄權的孤立與障礙,進而改善各政府機關層級的資料共享與整合,導入以資料驅動政策制定的敏捷性。並運用AI和巨量資料技術,進而提供民眾高效率的服務,亦有助於提升公民參與感和政府透明度。
資料上雲好處很多,但要能安心的將資料放上雲端,資訊安全是首要關鍵。公有雲龍頭AWS除了確保在雲端中的資料存處,符合台灣個人資料保護法外,AWS也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資安控制,協助公部門機關實施資安管理系統(ISMS),這些安全防護與控管程序,也經過多個第三方評估單位獨立驗證,包括ISO 27001、HIPAA與GDPR,讓政府部門資料安全做到滴水不漏。
從2010年代開始,AWS便展開與全球各國政府部門合作,至今有超過7,500個政府機構使用AWS,深入掌握公部門對於雲端的需求,如今也開發多項生成式AI、AI與機器學習(ML)相關服務。為了更快速且貼近客戶需求,AWS宣布2025年初啟用台灣首座AWS區域級(Region)資料中心——AWS亞太(台北)區域。
隨著AWS亞太(台北)區域的啟用,首先就能滿足偏好「資料落地」的客戶需求;此外,台灣的政府單位或企業使用AWS服務的往返延遲時間,有望進一步縮短至10毫秒以下,大幅節省四倍的時間,且網路資料包經過的交換點較少,也能提高通訊品質。
AWS亞太(台北)區域屬於最高層級,由三個獨立的可用區域(Available Zone,AZ)組成。每個可用區域都擁有獨立的供電、冷卻和實體安全防護設施,並透過低延遲、高冗餘的專用網路相互連接。這種設計可確保高可用性應用程式,在單一可用區域發生故障時仍可持續運作,大幅降低營運風險。
借助像AWS這樣堅強的雲端服務盟友,台灣各級政府單位才能優先考慮以人為本的規劃,運用科技解決方案,解決真實世界的各種問題,造福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