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要聽見青年的聲音。」是高虹安市長的政策主張,因此111年底上任後便立即著手新竹市青年事務委員會的改制,將委員人數調高到 35 人,其中青年代表更從原本的 9 人一口氣增加到 25 人、年齡放寬到 16 至 40 歲,召開會議次數也提高到三個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吸引近百人爭取公共參與的機會,讓青年多元的意見及需求直接傳達給市政府。
今年初,在市長高虹安的指示下,市府先藉由「青年發展科2.0」的揭牌,初步提升新竹市青年相關業務執行的量能;今年下半年,市府更進一步進行組織調整,除了將勞工處改名為「勞工及青年處」外,並增設「新竹市青年發展中心」,預計於114年1月1日正式掛牌,讓新竹市追上六都,建立屬於青年的專責機關,整合資源推動青年業務,展現市府打造友善青年共好環境的決心。
圖/竹竹苗青年齊聚竹市交流,共創青年共榮生活圈。
高虹安市長非常重視青年朋友的想法,上任後積極打造「青年活力」城市,致力營造友善、支持青年成長的安居城市。
12月3日舉辦《2024新竹市青年發展論壇》,邀請全台青年領袖齊聚,透過首長論壇、青世代工作坊,打造未來競爭力!
青年首長對談主題包含國際視野、在地行動、跨域整合,並邀請產學專家引領青年,以分組工作坊形式深入探討國際交流、公共事務與跨域培力三大面向,讓青年集思廣益、共創解方。
12月25日辦理「新竹市政府勞工及青年處、新竹市青年發展中心揭牌暨嘉年華」,現場有精彩表演及青創市集,不僅邀請在地青年演出,也邀集竹市在地青年創業家設攤表現特色產品,分享及展示成功經驗。還有拍貼機、大型留言板、DIY手作區等多元項目,邀請青年朋友一起來慶祝!
新竹市政府今年以「友善青年」、「創意青年」、「國際青年」三大主軸,推出多項青年政策及活動,在就業、創業、居住、托育等青年重視的議題上,也增加資源,打造新竹市成為青年友善城市。
圖/市府邀青年共聚暢談,深入了解青年心聲,作為未來推動青年相關政策參考。
市府為協助年輕朋友發揮創意,鼓勵青年朋友參與社團活動多元發展,針對新竹市高中職及大專校院學生社團及學生自治組織,參與或辦理人才培力、公開競技、公共展演及議題倡導等活動(例如:幹部培訓營隊、講座課程、各式競賽、社團成發、社慶團慶等),提供每案最高2萬元補助經費,一年最多可申請2次,讓青年朋友在團體活動探索及認識自己實踐自我,得到全人的學習與發展,玩出帶不走的能力。
新竹市、新竹縣及苗栗縣政府率全國之先,共同建構跨縣市區域青年交流平台,每半年定期由三縣市擇一舉辦跨域青年交流活動。
今年4月由苗栗縣政府主辦,參訪苗栗縣勝興365青創基地,10月則由新竹市政府主辦,安排新竹在地米粉產業走讀及玻璃工藝介紹,促進竹竹苗青年夥伴認識地方特色產業,並透過齊聚一堂,共思跨縣市可能合作推廣的青年方案,一起邁向區域共榮共好。
高虹安市長一直非常重視並鼓勵青年勇於創業實踐夢想,未來將在學租大樓7、8樓成立青創孵化基地,提供青年多元專屬使用空間,協助就業及創業前準備工作。另外,也規劃於東門市場3樓建構新創加速基地,為青創業者提供優質環境。
市府也會同步建構創業平台,並提供創業諮詢輔導及培力課程,為新竹市青年佈建更多實現創新理想的舞台。
圖/竹市青年圍籬美學競圖暨徵曲得獎揭曉,鼓勵青年探索城市,用創意共創城市。
「不怕表現,就怕沒舞台」,為鼓勵青年探索城市,共創城市美學,充分展現年輕世代的創意與熱情,新竹市113年舉辦「青年圍籬美學競圖暨徵曲活動」,總獎金高達60萬元。
競圖勝選作品將成為市府公共工程施工圍籬樣版,優勝歌曲也會成為新竹市專屬青年歌曲,持續落實高虹安市長十大施政策略中的「美感新竹」及「青年活力」方針。
今年8月,市府與民間團體合作,舉辦「2024新竹市青年模擬亞太經合會(Model APEC)」,透過二天的模擬領袖會議及議題論壇,讓來自各縣市的青年們相互交流,深入了解國際議題並培養全球視野。
新竹市未來也規劃帶領青年朋友進行國外參訪交流,期望拓展年輕人的全球視野,以及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圖/新竹市Model APEC今年首次結合城市外交,鼓勵參加的青年朋友們透過此次活動拓展國際視野,並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邱臣遠代理市長延續高虹安市長的施政策略,逐步落實各項青年政策的推進。
以市民福祉為依歸,以市民需求為考量,並在擘畫施政藍圖的過程中注入青年創造力,以青年活力驅動城市進步,讓新竹市變得更加美好是市府的使命,持續落實有感政策,朝「安居科技城,幸福真永遠」的城市願景邁進。
(新竹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