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再添新亮點!臺中「城南之心」如何打造融合藝術的綠地標?

「宜居城市」再添新亮點!臺中「城南之心」如何打造融合藝術的綠地標? 透過串聯綠園道、通學步道、公園綠地,城南之心含闊約6公頃綠地,形成東、南區一道「微笑生活曲線」。
日期:2024-12-01

漫步在臺中市街頭,隨處可見的綠地已成為這座城市的象徵之一,不過,與較晚開發的西屯區及西區相比,過去東南區因都市商圈的移轉,且非主要核心商業區,因此街景市容難以與之匹敵,但是,由於「臺中市城南之心計畫」啟動,現在東南區的發展也有了新面貌,除了當地市民生活場域,因綠地建設而成為一道「微笑生活曲線」外,也華麗轉身成為藝術文學廊道的新地標。

「城南之心」成臺中新亮點,市府如何打造?

在臺中市的東南區域,本來就有數條綠色廊道,許多生活於此的市民,過去一直期待能善用綠地優勢,打造一條如同西區草悟道一樣清幽的綠地環境,同時也能再為臺中增添新亮點,帶來觀光效益。

於是,在臺中市長盧秀燕的努力之下,臺中市府也回應地方期待,積極爭取中央補助,在110年時,啟動「臺中市城南之心計畫」,將綠園道、通學步道與公園綠地緊密結合,一連串包括一期、二期工程完工後,所有建設得以相互連結,在地圖上也猶如一抹微笑,在東、南區畫出一道「微笑生活曲線」,除了讓東南區的發展展開歷史新頁外,舒適恬靜的環境,也為所有市民提供更宜居的生活品質。

現在,從立德園道開始散步,行經大智公園、東峰公園,再轉往興大園道、信義國小到南和園道,這條充滿文教氣息與水綠空間的道路,一路上綠意盎然的環境,如同一條生態綠廊,同時也身兼通學步道的角色,讓人不禁想駐足停留,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享受片刻的綠色寧靜時光。

不過,城南之心計畫可不僅僅只是綠色廊道的串連,背後更隱含建構環境永續與城市韌性的目的。

臺中市長盧秀燕上任後,總不時提到要將臺中市打造成幸福宜居的城市,也不忘將SDGs等永續理念融入城市治理,在城南之心計畫啟動之初,市府也考量到目前全球境面臨高溫、乾旱、缺水等問題,因此提出以「引風、增綠、留藍」為目標,透過增加風廊、水域與綠覆面積等作為,將臺中打造成環境永續的韌性之都,同時,也將舊城區與城南區串聯,讓市民有更多的戶外休閒空間。

臺中市的東南區域,本來就有數條綠色廊道,許多生活於此的市民,過去一直期待能善用綠地優勢,打造一條如同西區草悟道一樣清幽的綠地環境,同時也能再為臺中增添新亮點。圖/臺中市的東南區域,本來就有數條綠色廊道,許多生活於此的市民,過去一直期待能善用綠地優勢,打造一條如同西區草悟道一樣清幽的綠地環境,同時也能再為臺中增添新亮點。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城南之心擁「三大亮點」!結合綠地、藝術成最佳休閒空間

剛完工的「城南之心」工程,將興大附農、東峰國中、國光國小、信義國小等四所學校,透過立德園道、南和綠園道及興大園道,串連起大智公園、東峰公園、健康公園等三所公園,形成一道生態綠廊,同時身兼通學步道的功能,打造完整的綠校園場域。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李正偉表示,城南之心計畫改造約6公頃的綠地,其中,在近期完工後,市民朋友從立德東街綠園道,在綠意的圍繞之下,可一路散步至位於南和路的南和園道,由於重整鋪面系統,導入樹木板根改善措施,因此讓行人得以舒適地漫步於此,也因連接多所學校,讓學童都擁有友善的通學之路,也提供市民休閒遊憩的空間。

而一路上行經的信義國小,將其圍牆部分打開,同時也具設計巧思,將童趣與幾何圖形注入其中,不只創造友善通透的街角空間,也透過連結城市自行車步道系統,營造帶狀休憩的空間,塑造屬於臺中市的慢空間。

另外,串連而起的三座公園包括大智公園、東峰公園、健康公園,也導入常民生活藝術親子空間,營造市民生活記憶,讓市民朋友都擁有猶如綠色客廳的空間,漫步其中也像是在進行藝術跳島之旅,讓人不禁放慢腳步,甚至駐足停留。

透過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的整體規劃,除了成為「城南新門戶」外,也讓東南區成為臺中市新地標,甚至還是一座富有文學氣質的文學綠蔭大道。也因此在第一期與第二期的工程中,更分別榮獲「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規劃設計類『優質獎』」,以及「2023國家卓越建設獎—規劃設計類『卓越獎』等國家級殊榮,給予臺中市一直以來致力成為「宜居城市」目標的最高肯定。」

以「東南區草悟道」為目標,城南之心改造並串連東峰國中、國光國小及興大園道,形成安全的通學綠廊步道。圖/以「東南區草悟道」為目標,城南之心改造並串連東峰國中、國光國小及興大園道,形成安全的通學綠廊步道。

讓微笑展露在市民生活中!城市永續也兼顧生活品質 

透過城南之心計畫的完成,為臺中市東南區再添一處「微笑亮點」,結合生態棲地營造、綠色公共空間及環境生態教育場域與一身的城南之心,不只過程中落實地方意見溝通,運用藍、綠資源整合,導入低衝擊開發,同時也以包含透水、低碳、水撲滿等友善環境手法,以無障礙通用設計打造園道綠廊空間主題,妥善串聯周邊公園、園道、學校綠帶及水岸藍帶。

延伸閱讀》》五年內如何增加四座文心森林公園?

在市民得以享受高品質的居住環境外,也符合「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核心目標,讓臺中市在發展成為永續城市的路上,又邁進一大步,同時也符合責任消費與生產及氣候行動等目標,除了可提供市民多元生活、共融的休閒場域,也成為最有文學氣質的城南「文學道」。

臺中市對於「宜居城市」的想望,落實在各項空間規劃與改造上,成果讓市民朋友都有目共睹,其他友善的政策如打造「宜居建築」,或是讓努力打拼的市民降低租金負擔、擁有高品質居住環境的「台中好宅」政策,都是為了讓微笑落實在每位市民的生活中。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廣告)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SDGs環境永續台中市觀光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