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024打開台北「入場:共融」主題亮點
●2024打開台北自然交會所:裏山
●2024打開台北自然交會所:好人好室X雙連大溝
●2024打開台北世代遊樂場:伯大尼兒少家園
●2024打開台北世代遊樂場:COZU Lab.客製玻璃杯實驗室
●2024打開台北社群共聚場:惠光導盲犬學校
●2024打開台北社群共聚場:樂活共生實驗基地
●2024打開台北文化新生地:十禾建築師事務所
●2024打開台北文化新生地:shakyfloor by草率季
●2024打開台北跨域相談室:沿岸制作
●2024打開台北時光停駐所:新興市場
●2024打開台北時光停駐所: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2024打開台北創意雙舞台:雲門劇場
●2024打開台北創意雙舞台:THE R3 寓所
●2024打開台北城市運轉基地:貓空纜車貓空站儲車區
●2024打開台北城市運轉基地:交通部公路局
●2024打開台北揭城市隱藏水路
●2024打開台北8大解密任務集解鎖封印章
●2024打開台北種子導覽員專業登場
●2024打開台北11月、12月更多活動一次看
●2024打開台北線上報名、預約方式攻略
城市的樣貌與構成,一向始於人群與環境的互動,而這也一座都市抱負的具體展現。因此2024年,台灣與國際同步的「打開台北」(Open House Taipei)盛事,延續了過往的永續議題,並且更深入的以「共融」視角,揭開不同市民心中對宜居生活的需求,探討世代、文化、自然、族群互融的可能性,以及都市空間的公共性,還有創造交流場域的社會性。
圖/2024打開台北年度主題「入場:共融」。打開台北提供。
到底,台北何以成為「共融」的宜居城市呢?2024年的「打開台北」(Open House Taipei)響應「Open House Europe」第二年圍繞Access & Inclusion的宗旨,以3大核心理念精心策劃了以下8種共融主題的場域,致力讓「共融」成為城市各角落的真實溫度。
透過走入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空間,以最低干擾的方式連結自然,全然棲身於此,民眾便能享受到專屬台北且遠離塵囂的獨特寧靜感。
另一方面,民眾也進入多元族群的空間,理解性別處境、無障礙空間設計、導盲犬訓練教育和毛孩共享空間。從中看見、理解並擁抱彼此的差異,感受台北城市所孕育的文化豐盛感。
圖/惠光導盲犬學校一景。打開台北提供。
圖/樂活共生實驗基地一景。打開台北提供。
緊接著,民眾踏入承載時代記憶的老屋時,別忘了一同見證建築重生、蛻變的新樣貌,感受地方文化與情感,是如何以現代的模樣被延續,讓台北的長情得已保存。
圖/十禾建築師事務所一景。打開台北提供。
圖/shakyflkoor by 草率季空間一景。打開台北提供。
更棒的是,2024年打開台北主辦方此次還特別邀請設計師與民眾面對面,深入了解理念融入設計的精妙,希望空間傳遞出的情感與溫度,能為城市注入新價值,同時也趁著打開空間來打破專業藩籬,帶領大眾理解每道作品背後的設計思量,展現台北與眾不同的包容基因與軟實力。
圖/沿岸制作一景。打開台北提供。
其實,古蹟與老建築就是城市歷史的最佳見證者,斑駁牆面、古老物件都在訴說著一段歲月故事,因此2024打開台北也要揪民眾一起認識當地的珍貴文化資產,透過對話來活化時光,大家一同確保老地方與老物能繼續傳承下去,肩負起世代永續的使命感。
圖/新興市場建築外觀。打開台北提供。
圖/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建築外觀。打開台北提供。
與此同時,2024打開台北也將打開表演藝術與設計公司的台前幕後,解密彼此串連的共生關係,引領民眾發現,合作無間的關鍵,在於台北城市族群互相尊重的精神。
圖/雲門劇場一景。打開台北提供。
圖/THE R3 寓所一景。打開台北提供。
然而,觀察一座城市的運轉,背後其實仰賴著無數默默付出的運輸系統與基礎設施,像是捷運、公車、水利等完善的共融設施,它們看似平凡的日常,每分每秒都在無形牽引著城市輪轉的命脈,提供市民生活最重要的安全感。
圖/貓空纜車貓空站儲車區一景。打開台北提供。
圖/交通部公路局建築外觀。打開台北提供。
循此可知,空間從來都不只是實體的存在,它也是人與城市情感交流的場域,所以舉辦邁入第五年的打開台北,未來還將擴及公路、水路,持續探討與民眾息息相關的環境議題,藉由人與環境關係的探索,打開城市有別以往的全新廣度與深度。
圖/打開台北創辦人徐千捷。打開台北提供。
好比本屆主辦單位特別安排民眾搭乘公路巴士,以城市移動沙龍朝聖台北城市建築,順著城市的隱藏水路,找尋人們過去與水共存的痕跡,以及城市發展與水爭地的影響外,還能想像未來城市發展的各種可能。
對此,打開台北創辦人徐千捷也表示「2024年『打開台北』不僅響應全球『Open House』建築盛事,更著重於建築與市民的共融。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記錄台北的進步,培養市民的城市素養與美學,並向國際展現台北的抱負。」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打開台北「Insider種子導覽培訓計畫」也正式進入第三年,因此充滿熱忱與專業的培力種子導覽員,本次也將透過三條主題路線,以共學方式帶著民眾穿梭大街小巷,打開潛藏於空間裡的故事,發掘城市的公共性是如何向所有人展開,探尋歷史與文化呈現的新價值。
圖/伯大尼兒少家庭基金會家庭式安置區提供兒少家庭溫暖的居住空間。打開台北提供。
圖/伯大尼兒少家庭基金會是台灣第一個以夫妻照護方式的家庭式安置空間。蔡炆璇攝。
而途中,他們除了會為眾人帶來更深度的導覽外,還會嘗試與大家一起對空間提問、討論、分享和互動,讓打開的建築場域成為永續話題的起始點、知識的交會所與城市新生的原點,並藉著一場場交流,觸發民眾對於居住城市的新見解與觀點。
圖/伯大尼兒少家庭基金會江秀圈院長於活動記者會上帶大家深度認識照護機構的私密領域。打開台北提供。
圖/伯大尼兒少家庭基金會是台灣第一個以夫妻照護方式的家庭式安置空間。蔡炆璇攝。
同時,2024打開台北的活動摺頁也進行全新改版,加入了趣味的解密任務,並邀請民眾拍照解題過程,且上傳留言板,記錄台北城市玩味的角落,共同在線上打造城市攝影展。
因此,民眾深入建築幕後時,除了留意日日繁忙、充滿創造力的大台北市區所散發的迷人光彩,別忘了還要帶著活動摺頁揭開城市迷樣的空間面紗,收集共8款「共融空間解鎖封印章」以解鎖個人成就!
圖/伯大尼兒少家庭基金會是台灣第一個以夫妻照護方式的家庭式安置空間。打開台北提供。
此外,2024打開台北的相關活動還會持續到年底,如11月底延續「入場:共融」年度主題所舉辦得「共融大客廳」議題沙龍,邀集專家與民眾來暢談建築議題。
另外,12月2024打開台北更將啟動「Open River打開流域」計畫,期待民眾積極參與,共同實現城市的共融、共創、共好。
2024打開台北 Open House Taipei「入場:共融」相關資訊
活動時間:11月16日 - 11月17日(限時48小時體驗)
報名方式:現場排隊 & 線上預約
11月1日 21:00 預約場次開放報名
11月1日 21:00 「共融大客廳」議題沙龍同步開放報名
更多活動詳請請見「打開台北 | Open House Taipei」官網、F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