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腦筋急轉彎2》團隊的受訪內容,劇組在製作過程中,為了讓女主角「萊莉」一角的輪廓更鮮明,還特別成立「顧問小組」,邀集9位來自不同地區,年齡介於13至19歲的少女們,每四個月參與一次電影的審查會議,並藉由她們的回饋和見解,確保電影人物與劇情編排的真實性與吸引力。換句話說,正是這9位少女提供的寶貴意見,讓觀眾看完《腦筋急轉彎2》後,明顯感受到心靈的共鳴與觸動,也使這部電影能成功賣座!
圖/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劇照。Disney提供。
由於《腦筋急轉彎2》故事聚焦於女主角「萊莉」的青春期探索,故導演凱爾西・曼恩(Kelsey Mann)與團隊在製作初期先做了廣泛的研究,專注於青少年可能經歷的9種核心情緒,包括本片新加入的四位情緒角色:「阿焦」anxiety、「阿慕」envious、「阿羞」embarrassed、「阿廢」ennui ,以及「幸災樂禍」、「敬畏」、「忌妒」、「恥辱」、「懷疑」 與「內疚」。
圖/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的「內疚」(Guilt)角色手稿。取自IG@Crystal Kung。
圖/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的「懷疑」(Suspicion)角色手稿。取自IG@Crystal Kung。
圖/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的「羞耻」(Shame)角色手稿。取自Disney。
圖/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的「敬畏」(Awe)角色手稿。取自Disney。
不過雖然「羨慕」與「忌妒」往往被視為相似情緒,如同「同卵雙胞胎」,可本質上大相逕庭,但考量到情緒角色關係太過複雜,可能令觀眾感到混淆,因此製作團隊最終才決定於後期剪輯中取消5名角色。
圖/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的女主角「萊莉」。Disney提供。
另外,加上刪除的5名角色形象較為負面,如「恥辱」常被設定為一種「反派」情緒,對青春期孩子自我感受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曼恩認為,「恥辱」的存在似乎總企圖讓萊莉感到挫敗,有著壞蛋性格,相比「焦慮」某面向是讓人產生進步的動力,也是多數人更普遍的經歷,所以劇組為避免劇情出現難以預期的發展,遂將《腦筋急轉彎2》的核心焦點著重於「焦慮」層面。
Kelsey Mann:「這是青春期階段開始會出現的保護機制,倘若讓它們佔據主導地位,又無法以正確方式管理,便會造成實際的破壞,這便是《腦筋急轉彎2》的核心價值。」
Kelsey Mann:「羞恥一直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問題出在羞恥,太過悶悶不樂又壓抑,以至於與整部電影令人愉快的調性十分不搭,擔心觀眾也會因為它變得悶悶不樂,看起來並不有趣,太沈重了。」
值得一提的是,為確保《腦筋急轉彎2》劇情走勢不發散,劇組還用心的請來原片顧問,即柏克萊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達契爾克特納,請他就青少年的情緒加以解析,並從團隊初步確定的9種情緒中做出篩選。果然最後連教授都與劇組達成共識,認可「阿焦、阿慕、阿廢及阿羞」這四種情緒之於青少年的關鍵重要性。
圖/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劇照。Disney提供。
另外,由於色彩心理學是角色設計的核心,因此《腦筋急轉彎》系列中,製作團隊也精心利用角色的色彩與形體來反映其情感特性。如「樂樂」發光的樣貌,就是透過彩度和明亮的變化應用,強調其正面的情緒特點。
而續集中,劇組進一步以角色大小來表達情感的深度和複雜性。如「阿慕」作為團隊中體型最小的角色,因身高限制而無法輕易操作控制台,便呼應出其羨慕他人所擁有之物的渴望本質,也象徵自己在他人成功陰影下的自我渺小。
圖/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劇照。Disney提供。
相反的,「阿羞」因體積大,所以感到害羞時,儘管一心想隱藏自己,卻始終無法掩蓋那份尷尬與顯眼的存在。
Kelsey Mann:「當你感到尷尬時,會拚命想躲起來卻辦不到,所以阿羞才會設計成一個大塊頭,讓他無法將自己縮進帽T裡藏起來。」
圖/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劇照。Disney提供。
顯見,劇組別出心裁的角色創意設計,不僅增加故事人物的多層次性,也加深觀眾對情緒的感受和認同,使《腦筋急轉彎》系列更引人入勝又具有教育意義。
有趣的是,皮克斯還透露,劇組其實在《腦筋急轉彎2》中,設計了一個名為「拖延之地」的全新場景,標語為「永遠在建設中」。然可惜該畫面最終未能於電影中出現,因為它與主線劇情的走向存在衝突。
圖/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電影中未能出現的新場景「拖延之地」。取自IG@PIXARPOST。
儘管如此,導演仍對於「拖延之地」的概念頗有好感,所以受訪時也坦言,將來希望能以某種形式將其呈現在觀眾面前,似乎是在預告下一集的部分橋段,或日後《腦筋急轉彎》系列可能推出小品集。
最後,針對《腦筋急轉彎2》中的新角「阿焦」,很多人不知道,其—頭亂糟糟的分岔髮型與老是瞪大的雙眼,其實也是劇組的巧思,因為它的出現就是必須讓人看了很焦慮!
不過最初動畫師設計的「阿焦」,不只讓人感覺焦慮,實則還是一隻怪物,具備一種隨抗拒而變大縮小的獨特能力,促使焦慮表現更直觀與強烈。
圖/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劇照。Disney提供。
而觀察「阿焦」另一份原始設計草圖,裡頭也以頭戴圓框眼鏡、胸前掛著「過渡期整合顧問」名牌的形象現身,似乎也是在反映人們處於焦慮狀態時,往往會用冒充、掩飾等方式來掩蓋自身情緒。但儘管種種設計概念皆極富創意,可動畫師最終仍認為角色外觀愈簡化愈好,如此才能讓「阿焦」的焦慮感直接呈現。
圖/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焦慮情緒角色「阿焦」的設計草圖。取自IG@PIXAR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