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壢車站模擬圖,取自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交通部鐵道局指出,新建中壢車站為「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中最具關鍵的指標項目,涉及台鐵、桃園捷運及機場捷運延伸線地下隧道施作順序及站體銜接作業,並且因應機場捷運延伸線地下隧道需通過既有中壢站及軌道區下方,施工期間必須維持既有鐵路營運及鐵路地下化工程之推動,因此中壢前站必須遷移,騰出空間供機場捷運及中壢地下車站依序施作。
圖/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取自交通部鐵道局。
6月16日起由中壢臨時站接手、繼續服務搭乘台鐵的旅客,讓人也不禁期待未來桃地計畫地下化完工時的中壢火車站。
圖/中壢臨時車站前站,取自桃園市政府官網。
台灣的鐵路文化從1887年清末劉銘傳時代到如今,歷經136年一路陪伴著台灣,而昔日的車站雖然充滿著回憶與歷史,但經過歲月的洗禮,外觀退去當初的繁華風采,設備也變得老舊。但在建築師的改造後,如今許多老車站都已重新改建,融合獨特的地方色彩以及創新的設計理念,讓台灣的許多火車站有了新靈魂的注入,依舊散發出耀眼的美麗光芒。
花蓮火車站從2014年開始分兩階段改建的,在2019年改建完成,規模是舊車站的5倍大,增設前後站的跨站天橋,讓民眾可以免購票自由通行等硬體設備外;在設計上更與許多藝術家合作!
圖/取自交通部鐵道局FB。
車站名稱由書法家董陽孜題字,車站設計融入了山、海、樹等花蓮的地景意象。門面的部分以「山」和「樹」為意象,在進站手扶梯設了10座「迎賓大傘」,地面上則有「洄瀾鯨奇」的大型公共藝術,讓人還沒進入車站就能感受到獨特的花蓮意象。
圖/取自交通部鐵道局。
站內空間延續迎賓大傘的山稜意象,拼接木構連綿起伏,配合玻璃天窗設計,讓旅客能看見後方高聳的中央山脈,把東部好山好水的景觀與建築完美的融為一體。由於花蓮火車站位於航道下,因此透過天窗及開放式設計,也能欣賞到飛機起降。
地點:花蓮縣花蓮市國聯一路100號
祝山車站海拔2451公尺,是台灣鐵路最高點;而通往車站的觀日鐵路於1986年通車啟用,是阿里山林鐵第一條自行規劃建造的觀光路線。2020年10月,為提升營運品質進行車站改建工程,歷經三年,祝山車站於去(2023)年11月21日恢復停靠,再現祝山磅礴的自然之美。
圖/取自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新站體以雲霧繚繞山巒及光明起點為發想,以白色雲浪屋頂整合規劃車站月台、前廳、階梯及觀日涼亭,彷若置身山谷雲海中,迎接破曉的黎明,站體外觀保留舊時車站月牙彎的弧形月台曲線,交織成雲頂上最美的車站。
祝山車站兼含文化景觀、生態永續及友善服務概念,創下5個第一紀錄,包括臺灣鐵路最高點、鑽石級綠建築、採用智慧生態照明、具蓄水功能及弦月造形的月台。
地點:嘉義縣阿里山鄉中正村阿里山99號
祝山線單程車票: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