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俗村創建於1990年代,初衷是保存和展示台灣的傳統文化和建築。村內的建築多數是從全台各地遷移過來的古厝、廟宇和古宅,包括具有代表性的麻豆林家古厝、嘉義廖氏診所和北斗奠安宮。這些建築物不僅展現了台灣各地的建築風格和工藝,更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
不幸的是,1999年的921地震給台灣民俗村帶來了沉重打擊。地震破壞了部分建築,也因為修復成本高昂,再加上隨後幾年的經濟衰退和旅遊市場的變化,台灣民俗村逐漸失去昔日的光彩。2008年,民俗村因經營不善和財務困難,最終宣佈停業。在隨後的十多年裡,這片土地逐漸被荒廢,成為一片蕭條的廢墟。
在台灣民俗村荒廢多年後,惠來創產看到了這片土地的潛力和歷史價值。2018年,惠來創產決定接手這片土地,並將其轉變為惠來ESG產業園區。他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個融合歷史文化和現代科技的綠色園區。惠來創產在接手台灣民俗村後,也制定了詳細的重建計劃。
惠來創產決定保留麻豆林家古厝、嘉義廖氏診所和北斗奠安宮等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並對其進行修復和保護,讓這些建築成為園區的文化亮點。下列為三間建築的詳細資料:
園區的設計將以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為核心,計劃引進低污染、低耗水的產業,並設置污水處理系統進行回收再利用,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圖/取自惠來產創公司
園區內將保留近40%的公園綠地,不僅美化環境,還為員工和訪客提供良好的休閒空間,提升工作與生活品質。
園區將吸引50家高科技企業進駐,專注於技術創新和應用研究,推動具科技含量的產品和服務的發展。
而政府近年來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以及受到中美貿易戰和台商回流的影響,國內產業需求增加。惠來產創也響應政府鮭魚返鄉政策,提出產業園區開發計畫,並在今年3月順利通過審查核定,成為彰化縣第一件依產創條例設置的自辦產業園區開發案件。
圖/取自惠來產創公司
惠來ESG產業園區也預計在2026年完成開發,將為彰化縣帶來更綠色、更可持續的未來。而台灣民俗村的歷史將成為新園區的基石,推動永續綠色發展,應對全球氣候暖化和資源匱乏等環境議題。
惠來ESG產業園區的發展標誌著彰化縣在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方面邁出重要一步,這不僅是對過去的延續,更是對未來的創新與發展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