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臉書社團《路上觀察學院》該文內容,原PO因為見到香港政府專程為低頭族規劃「地板紅綠燈」,將醒目燈光直接嵌於人行道上,於是忍不住笑稱「是蠻有效的啦,紅光直接打在你頭上,想看不到也不行,只是有點不知道該作何感想」。
圖/香港為了保護低頭族安全,特別在地面設置了紅綠燈行人號誌。取自臉書「路上觀察學院」。
對此,不少網友看了都大讚當地政府的用心,因為難以忽視的燈光,肯定能引起一邊走路、一邊低頭滑手機的民眾注意,知道前方路口已經紅燈,別再自顧自地走了,所以紛紛表示「覺得算是不錯的設計,有符合時代,而且還有實際執行」「先不論某些視紅綠燈為無物的傢伙,這好像對視覺障礙也蠻有幫助的」「看起來很酷,可以想像這在十字路口會很有幫助」「解決問題的妙招,真的天才」。
不過也有自稱是香港人的網友,十分反感這樣的人行號誌,認為既刺眼又毀壞市容,並直言「這燈到夜晚就太光(亮)了,而且站在燈下,看上去好似光波爐的烤雞」。
其實類似這種,防止路人低頭滑手機而釀出車禍,以細線條燈安裝於路口地面的行人號誌,不光香港有,南韓也有設置,而在台灣,早在2018年就已經出現,只是效果似乎不彰,據悉有些地方已經拆除。
圖/台中早在2018年,就在斑馬線上鑲嵌紅綠燈行人號誌。取自台中市府官網。
像是有網友就提到「台中也有示範路段安裝」「台中之前有裝,後來效果不怎麼樣,某次挖路的時候就順便拆了」「台南也有」「台南車站附近的新光三越前也有,地上有一條燈條」。
而進一步了解,台中市府領先全台的夜間行人穿越線紅綠燈,是直接將細細燈條埋入柏油路裡,燈號設計與香港版大同小異,也為用路人帶來警示作用。
此外,台灣各地也有專為低頭族或盲人設計的行人安全交通號誌,像是新北市政府,2020年就在捷運府中站出口首創「小綠人號誌廣播」,提醒民眾過馬路顧好人身安全。
圖/新北市府中站路口也透行人紅綠燈號誌的「小綠人」,以廣播方式宣導低頭族注意交通安全。取自新北市政府交通局。
方法則是在行人綠燈亮起時,讓同步出現的「小綠人」透過廣播裝置,以稚嫩的孩童聲線,童語勸導民眾穿越馬路抬頭,別再繼續滑手機,這樣討喜的做法,又兼顧路口安全的創舉,當時確實引發不少民眾關注,許多人反應「應該是會有效,這樣會比較安全」「我覺得還蠻可愛的,因為還有回頭看一下是誰在講話」。
至於為何要將安全巧思的腦筋,設計到小綠人身上?時任新北市交通局交通管制工程科科長陳建安表示,主要是希望能從預防端著手,當然也希望「交通安全的宣導可以讓它稍微活潑化,那因為族群有很多,透過小朋友比較溫和,比較大家童趣,大家可能特別會去留意。」
不僅如此,同年宜蘭縣政府也不甘示弱,創下小綠人唱歌的先例,直接在宜蘭火車站前馬路口,讓小綠人趁著燈號亮起時,唱出政府自創的安全宣導歌曲,呼籲用路人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騎機車要打方向燈,全長30秒的歌詞饒富趣味。
宜蘭縣府自創的閩南話「母湯宣導曲」內容如下
「過馬路沒走黑白線,你母湯、母湯;騎機車沒打方向燈,你母湯、母湯;兩段式左彎卡安全,看到紅燈麥勾行,讓子孫擔心,這就母湯、母湯;帶孫出門走走、左腳右腳,站在路口丟埃、左看右看;騎車愛相讓ㄟ記慢慢阿騎,安全返去團圓吃飯,真正有香、有香」。
由此可見,為了讓交通路口更安全,地方政府可說各出奇招,致力打造路人不必抬頭就能看到的行人號誌。但這些改良上路以來,一直有網友質疑「這樣過度寵壞了滑手機的人」「當然走路還是盡量不要滑手機,有點太寵他們了」。
而且這現象背後,還有一個可能存在的盲點,那就是部分民眾分析,雖然地上的紅綠燈,幾乎已出現在手機低頭族的視角範圍內,但這類族群的目光,早就全集中在手機螢慕上,注意力根本無法分散至眼角餘光。
究竟如此另類的地面紅綠燈,是否真有提升行人安全的效果,也許還是因人而異,地方政府規劃後,或許能持續加以追蹤調查,了解數據上明顯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