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推2021年5月18日晚上十點多,臺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接到電話,隱藏在青山白雲之間的環山部落平等國小,師生數人有染疫症狀!
因為之前平等國小女籃隊曾代表臺中市到臺北參加國小籃球聯賽,部分師生與家長應援團入住萬華一間飯店,正好與萬華茶室群聚事件重疊,考量山上防疫資源不足,市府旋即成立「平等國小疫情前進指揮所」,也是全臺第一個成立前進指揮所的所在。
第二道破口,是一群曾在KTV群聚夜唱的朝陽科大學生陸續確診,疫情開始延燒,盧秀燕認為情況危急,立馬開設「朝陽科大前進指揮所」,擴大處理。站在防疫第一線,霧峰區衛生所主任林勤莉還記得,當時教室裡坐滿等待快篩結果的學生,看到工作人員手上拿著報告走過來,每個人臉上充滿恐懼,有人當場就哭了;被帶到隔離區的學生更是驚慌失措,紛紛傳簡訊、打電話向家人求助。
防疫有了破口,害怕的不只是師生、家長,就連市府的工作人員,也提心吊膽。畢竟當時疫苗短缺下,衛生所只有三分之一同人打過疫苗,而打過疫苗的,還沒撐過兩周,產生保護力,就得披掛上陣。在30度的高溫下,穿著厚重、不透氣的防護衣,忙得沒時間喝水、吃東西,上廁所,有人中暑、有人吐了,但沒有人因此而退卻。
❝其實,早在前進「平等國小疫情前進指揮所」時,工作人員也做好了「暫時回不了家」的心理準備。 ❞
畢竟病毒不斷進化、變種,疫苗不足,保護力也不夠,萬一被傳染了怎麼辦?面對種種不確定,擔任平等國小前進指揮所指揮官,時任衛生局副局長(現任南投衛生局長)的陳南松和環保局長陳宏益異口同聲表示:「我們只有一個信念,消滅一個病毒,就可以減少一個病人!」在彼此相互關心鼓勵下,所有工作人員凝聚團結和向心力,成為堅不可摧的防疫力量。
當時中央下令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全臺大恐慌,更有上萬人在這一千多個日子裡不幸死亡,但指揮所仍然守住了第一道防線。
陳南松回憶,當時前進到部落進行篩檢,全部以準確度高達99.8%的核酸檢測(PCR)進行採檢,只花了四個多小時便完成採集90多個檢體,由消防隊將檢體一路送下山送檢,隔天凌晨五點就傳來全部陰性的好消息,在最短時間內防止社區感染擴大,並安撫居民的不安,降低民眾因為移動而擴大感染的風險,穩住民心。
在朝陽科大指揮所,則因地緣靠近市中心,除了得擴大動員,除了指揮官陳南松從山上部落趕至現場外,更以三天的時間、超過百名的人力、動員三間醫院,並分為教育、民政、消防救護、警政、交通、經濟、環保、新聞、衛生醫療等9大編組,完成1655人快篩。
從2021年5月19日到2022年6月3日,臺中市總計開設十八處前進指揮所,從校園,到百貨公司、公寓大樓、外籍移工、工業區、科技公司、花市、魚市場、快炒店……,積極面對不同確診對象、感染途徑和環境各異的「新冠肺炎防疫狀況題」,篩檢總人數達1萬3475人,確診61人。
在疫情如野火燎原,迅速蔓延時,這幾個指揮所、快篩站,就像一道道安全防線,守護臺中人。面對外界的質疑,盧市長也堅守「病毒在哪裡,臺中市的快速防疫部隊就在哪裡!」並強調,臺中市設立前進指揮所的標準只有一個:如果有擴散、升高、社區密切接觸的風險,市府就會成立前進指揮所,斷絕傳染鏈、安定民心。
在防疫期間,盧秀燕提出多種疫情紓困專案,讓民眾、企業更有感之外,還募集了4萬5千個捐贈物資,並向醫、藥、檢、護及第一線的防疫英雄致敬。有感防疫下,2021年,臺中迎來第六屆設計週展覽活動,2023世界棒球經典賽(WBC)3月8日也在臺中登場,這些都是防疫成果的展現。
這一千多個「和病毒開戰」的日子,距今不遠。但深夜的指揮所裡,那一鍋騰騰的薑母鴨,填滿了上百人的肚子,暖心又暖胃;環保局獨創的,為消毒防疫清潔人員設計的「防疫勳章」貼紙,讓消毒天數高達145天的大姊,走路有風,都是指揮所裡,最動人的畫面。
這些溫柔而堅韌的故事,至今仍喚起無數人的回憶。過去的經驗,也是未來的解方,走進時光迴廊,一同看見更多逆境中的力量與故事。
圖/本文摘自《臺中,溫柔堅韌抗疫之路》一書,本書記錄了2020-2023間抗疫的寶貴經驗。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