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台東光祭登場!搭藍皮解憂號「回知本」看孟耿如創作

2023台東光祭登場!搭藍皮解憂號「回知本」看孟耿如創作 圖/台東光祭將於10月6日開始,為期45天。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日期:2023-10-03

台東光祭今年繼續點亮知本!台東縣長饒慶鈴2日邀請大家搭著「藍皮解憂號」骨董列車,來到知本車站加入光祭年會,2023台東光祭活動從10月6日開始到11月19日,為期45天,共邀請了13件結合在地特色的作品參展,邀請各地民眾秋日來訪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溫泉村。

饒慶鈴表示,民眾若搭乘「藍皮解憂號」,來到知本車站參觀「台東光祭」,一走出車站有孟耿如青春洋溢的作品,進入知本則有日本知名藝術家森岡厚次等12位藝術家的大型創作。

孟耿如作品  《ARU第一次來台東》  在知本車站前草坪上,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圖/孟耿如作品 《ARU第一次來台東》 在知本車站前草坪上,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今年秋天,臺東這座大美術館有南迴藝術季、臺東藝穗節、臺東聲音藝術節等活動熱鬧登場,傍晚時來到「回知本.光祭」現場,漫步其中感受知本溫泉之夜的魅力。

饒慶鈴提到,台東有山有海、有美景美食、還有養生溫泉可以泡,臺東可說是全國最有文藝內涵的旅遊城市。

「藍皮解憂號」前200名旅客可獲得蝶影小提燈 

台東縣文化處指出,以聲光藝術為主軸的「台東光祭」,去年開辦以來成功點亮知本溫泉,深受國人喜愛外,也為溫泉區帶來新朝氣以及旅遊人潮;今年活動將從10月6日展開一直到11月19日,配合光祭活動,縣府特別與台鐵骨董列車「藍皮解憂號」合作,在知本車站下車的前200名,可獲得今年特別設計的「逐光蝶影小提燈」精美紀念品。

台東縣長饒慶鈴邀請民眾搭乘「藍皮解憂號」骨董列車參觀台東光祭,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圖/台東縣長饒慶鈴邀請民眾搭乘「藍皮解憂號」骨董列車參觀台東光祭,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這次「逐光蝶影小提燈」是以在台灣、日本之間遷徙的青斑蝶為造型設計,「逐光蝶影小提燈」就會優雅地拍動翅膀,投射出的彩蝶光影相偕而行,飛躍在知本夜晚的草原樹叢裡。

文化處表示,「台東光祭」期望讓來自各地的旅人更加認識知本,感受除了溫泉以外的美麗風景與人文薈萃,特別以「回知本」為主題,以當代藝術手法呈現在地元素如當地的蝴蝶生態、卡大地布部落的原住民文化、美麗豐饒的稻穗土地等。

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圖/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12位藝術家的大型創作搶先看 

今年參展的藝術家和團體有凡京設計、大聲光電、王振瑋、安聖惠、安君實、有用主張、孟耿如、南藝大建築所B群、森岡厚次、貳進、黑川互動媒體藝術 &山影藝術實驗所、蔡宜婷、饒愛琴&卡大地布巧手班。

孟耿如|《ARU第一次來台東》

孟耿如的作品《ARU第一次來台東》,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圖/孟耿如的作品《ARU第一次來台東》,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降落在知本車站前草坪上,一個童趣又奇異、夢幻卻真實的微縮小宇宙,這是花頭外星人ARU第一次來到台東,帶著與地球人不太一樣的小腦袋與視角,探索周邊的秘境:發著亮光的奇花異草與飄浮著迷濛煙霧的溫暖水泉,在幽靜山林中自在呼吸,散發某種神奇的療癒魔力;未知的樹叢裡,是否藏著小精靈,用古老的歌謠,把千年以前的故事唱給你聽⋯⋯。

兼具演員、藝術家多重身份的孟耿如 (ARU Meng),作品呈現一種似曾相識卻又全然嶄新的感受與世界觀,邀請觀者跟著ARU進入她的繽紛異想世界,發現新的感動。

黑川互動媒體藝術 X 山影藝術實驗所|《回聲光譜》

黑川互動媒體藝術 X 山影藝術實驗所的作品 《回聲光譜》,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圖/黑川互動媒體藝術 X 山影藝術實驗所的作品 《回聲光譜》,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作品以找回原有知本的樣子出發,結合卑南族知名創作歌手桑布伊的歌曲〈創世紀 muparvuwa’i kani intrav i rukup〉,藉由族語講述與歌聲,訴說古老傳說中,人與萬物從這塊土地中成長扎根、密不可分的的故事。

作品位於知本溪旁的陽光草坪,以LED螢幕燈具建構的兩條大型曲線,形成DNA(基因)螺旋長鏈一般的造型,喻表著人們記憶深處歸向山林野溪的DNA在知本被喚醒;同時也讓高度發展的現今科技作為與過去連結的橋樑,透過在地學子吟唱的曲調,喚起知本遙遠的記憶,並將歌謠進行轉化爲多塊影像串連的視覺呈現,觀者可如同VJ一般,以自己的手機控制裝置的顏色與成像,建構起與作品間的共鳴。

峨冷‧魯魯安 (安聖惠)|《美麗的稻穗》 

峨冷‧魯魯安 (安聖惠)作品 《美麗的稻穗》,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圖/峨冷‧魯魯安 (安聖惠)作品 《美麗的稻穗》,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有「卑南族音樂靈魂」之稱的卑南族音樂歌謠作曲家及教育家陸森寶(1910-1988,卑南族名Balriwakes Raera),在八二三砲戰的背景下,看不到年輕的力量在美麗的稻田上幫忙,所以他寫了《美麗的稻穗》,思念在前線的族人。

此作品藉由這首歌做為主要的精神意涵,感謝老師為這塊土地留下美好的歌曲,傳唱給世世代代的孩子們。作品造型以稻草的線形與米粒,形成時間的滾軸;稻草梗與米粒象徵有風有雨的大自然恩賜,圓形訴說著圍舞歌唱的故鄉召喚,呼喚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回到家鄉,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耕耘這片豐饒的土地。

王振瑋|《山海絡》

王振瑋作品 《山海絡》,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圖/王振瑋作品 《山海絡》,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本作品以中央山脈的山形為構成符碼,勾勒出作品輪廓;夜裡在飄動間透出隱然柔光的千絲萬縷,是血脈和筋絡組成的肉身,也是人們數千年來與這塊土地如千絲萬縷般的連結。

作品意喻南島文化的遷徙與分佈在溯源的路徑中,血緣、語言、生態和物種的連結,總是有著綿密線索和不可分割的重疊。

有用主張|《洄・尋》

有用主張的作品 《洄・尋》,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圖/有用主張的作品 《洄・尋》,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洄・尋》以自然界的循環為創作靈感,試圖呈現生生不息的狀態,如同不斷重複的遷徙與生命記憶的延續。作品主體由許多的圓環組成,錯位的排列使整體形成別具動感的立體環圈;每個圓圈看似獨立卻又前後交織,環環相扣如同自然界的生態。

作品的中心為一顆鏡面圓球,白天會映照環境的景色,並隨著天光變化呈現不同表情,晚上則會反射與延續作品的燈光效果。作品的圓環結構上設置不斷循環跑動的燈光,其動態彷彿流星又似魚群不斷向內匯聚,洄流朝向作品中心的圓球、朝向未知的境地,永無止境的追尋。

森岡厚次|《遷徙中的蝴蝶》

森岡厚次的作品《遷徙中的蝴蝶》,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圖/森岡厚次的作品《遷徙中的蝴蝶》,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看似微小脆弱的蝴蝶,竟然擁有渡海遷徙的能量!小小的青斑蝶會在日本與台灣兩地間乘著季風遷徙,每年6月,部分台灣的青斑蝶會隨西南氣流飛至日本;9月中旬後,日本的青斑蝶則隨東北季風往南方遷來台灣,且半數以上在蘭嶼被發現。相較於大自然,人類不也像蝴蝶一樣微小嗎?千萬年前,人們憑著什麼力量渡海遷徙,又是什麼力量的召喚,讓我們奮力回歸?

擅長以透光和紙般的媒材創作立體造型雕塑的藝術家森岡厚次,帶領日本京都藝術大學團隊,在9月有如青斑蝶一樣,從日本飛來台灣現地創作。

凡京設計|《飛於波光和大地之間》

凡京設計的作品 《飛於波光和大地之間》,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圖/凡京設計的作品 《飛於波光和大地之間》,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在南島海洋文化、尤其是達悟族文化中,洄游的飛魚是生命的泉源,不僅是隨著黑潮而來的漁獲,更是族群文化與生活,並且要以尊敬的心態面對飛魚。

每年飛魚群隨海潮而來,乘著海風,從天光日落到星空月色,飛躍間翻起浪花千片,波光閃閃交織出生命力的脈動。回到人與大地間的關係,如飛魚洄游的旅程,我們或許因為生活而不斷遷徙和改變,但別忘了回頭看看那片你曾經熟悉的土地,還有那些因時間推進而遺忘的初衷。

作品運用花架隧道的結構,發光的飛魚群環繞在人們兩旁、上方,如同與飛魚一起朝著出生地洄游,飛躍於波光與大地之間。

拔舒浪.魯魯安 (安君實)|《融合》 

拔舒浪.魯魯安 (安君實)的作品 《融合》,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圖/拔舒浪.魯魯安 (安君實)的作品 《融合》,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過去卡大地布族人與知本溪關係緊密,工作完畢後至溪邊沐浴,或挖坑泡溫泉治癒身體的不適及疲憊。現在的知本溪邊飯店旅館林立,讓更多人享受現代化溫泉資源的同時,人們與知本溪的互動卻顯疏離。透過這件作品,想像過去人們浸泡在溪谷之間的野溪溫泉,被大自然包覆及療癒,與天空、森林、溪流同在的感官體驗。

蔡宜婷|《植光·花》 

蔡宜婷 的作品 《植光·花》,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圖/蔡宜婷 的作品 《植光·花》,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一支支有光點心跳的花朵,在溫泉路旁的草地上,以植物體的方式衍生遍佈,或聚或散,隨風搖曳。閃耀虹彩光澤又發散著呼吸般的韻律微光,呈現一片如浪潮般的晶瑩光海。

延續美好意象以動態進行式的「植光」為作品命名,築微光中的綠色之夢,植地球上的點點希望,而讀取網絡訊號的仿生花朵,也暗示著人工賦予生命的植物最終可能成為現實的未來。

饒愛琴 x 卡大地布巧手班|《出帆.家圓》

饒愛琴 x 卡大地布巧手班  的作品《出帆.家圓》,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圖/饒愛琴 x 卡大地布巧手班 的作品《出帆.家圓》,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南島族群在海洋上航行、漂流、移動,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船與帆,用帆的造型來建構一個休息的空間,彷彿航行之後的陸地停留,也彷彿知本溪的彩蝶飛久了,在陸地上覓食休息。彩繪圖案傳達的是洋流、海上地圖、植物漂流、生根,大大小小的圓是以前、現在、未來,也是家(地球)與人(文化)的連結。

此作品為台東在地藝術家饒愛琴邀集知本(卡大地布Katratripulr)部落藝術家們,共同以透明壓克力、透光玻璃顏料、玻璃瓶、螢光繩一起創作。

2023台東光祭在知本
展覽時間:2023/10/6-11/19 (45天)
開幕時間:2023/10/7 17:30
展區地點:台東縣卑南鄉溫泉路376巷18號周邊及知本圳親水公園綠地
官網FB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旅遊美學台東縣東部
城市學編輯部

城市學編輯部

1995年起,《遠見雜誌》每年發表「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以具體民意反映地方施政成果。因此,《遠見雜誌》於2019年創立《城市學》,我們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和智慧科技四大面向,邀你一同探索城市發展的有機未來。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