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表示,呼應打開空總及科技藝術精神,DOME穹頂白天是巨型公共藝術,夜間有如發光的貝殼,表面數位訊號光影流動,搭配精選文化結合科技應用作品展演,將帶給民眾全新感官體驗。
空總C-LAB科技媒體實驗平台今年所推出的「DOME穹頂展演實驗場」,有著以演算生成的數位建築外型,突破之前直徑12公尺,而打造直徑15公尺、全台唯一的巨型移動式戶外穹頂劇場,更強化了包覆式聲場及雙層影像配置構造,使內部空間擴大到能容納百人。
新型態投影膜片、超高解析沉浸影像空間,總運算解析將達到22K,搭配台灣聲響實驗室升級聲響系統打造沉浸聲場,讓視覺、聲響與藝術家的內容創作同步整合,打造接軌國際規格的創作環境。
圖/「FUTURE VISION LAB 2023」XTRUX x 晟SHENG作品《觀》。取自文化部官網。
DOME在外觀造型構造設計上,以線性交疊並採模組化及輕量設計,以利於快速組裝與拆卸,讓外部光影配合雙層構造,產生猶如「光貝」般的意象。展演不限於內部演出空間,從外部仍可感受數位訊號的流動。
也就是說,DOME成為可參與、互動的公共藝術,觀眾也是展演互動的共創者。
場域內的展演節目則將採取輪播的形式,觀眾現場排隊依序入場。
演出節目共呈現4大展演單元,分別為藝術家自由投件的「開放徵件」、歷年代表作「精選策劃」、與文策院合作推出的「TAICCA Spotlight」、與加拿大SAT(Society for Arts and Technology)科技藝術中心合作的「SAT Fest」等。
圖/「FUTURE VISION LAB 2023」吳秉聖作品《靈魂的副翼:穹丘》。取自文化部官網。
此外每場次開頭放映由黑川互動操刀的精彩開場影像,總計共22件作品,包含《植物情人》、《彼岸 in DOME》、《EXO CORTEX 2.0》等。同時,主辦單位邀請歷年在DOME展演的團隊及國際作品共同展出,讓觀眾持續在沉浸影像中探索360度視覺及聽覺感官饗宴。
「FUTURE VISION LAB 2023」DOME以模組組裝移動式設計,將可於臺灣文博會展期結束後,讓延伸性的巡迴演出有更多可能性。
【FUTURE VISION LAB 2023】
時間:9/22(五)至10/1(日)10:00-20:00
地點: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東草坪(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C-LAB官網:http://clab.org.tw/
為了迎接文博會,文化部所屬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自9月9日至17日,推出為期9天的「藍皮文博號-文化走讀藍皮記憶」專列活動,於9日上午於南港站開行首發列車。
文化部長史哲透露,除了9天的藍皮文博號專列,文博會期間,鐵博園區內也將推出「台北市中心地表上目前唯一行駛的火車」藍皮號動態復駛。「藍皮文博號-文化走讀藍皮記憶」專列,特別協請台鐵局將原本運行於南迴線的藍皮解憂號車隊,首度移至北部開行。
專列行程分為上、下午班次,上午班次由南港站出發,中途停靠猴硐及大里站,至宜蘭站結束;下午班次自宜蘭站出發,中途停靠頭城及瑞芳站,至南港站結束。
圖/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推出為期9天的「藍皮文博號-文化走讀藍皮記憶」專列活動。取自台灣鐵路官網。
途中將介紹明年通車滿百年的宜蘭線,並特別安排列車在石城站到大里站之間以時速40公里慢速行駛,讓乘客透過藍皮客車特有的上升窗,一覽太平洋湛藍海景,感受海風徐徐吹拂的慢遊樂趣。
中途停靠的猴硐站和頭城站,則安排車站週邊的街區文史走讀行程,並搭配鐵博特色便當,期待與民眾一起創造專屬的藍皮鐵道記憶。
文化部也預告,接下來文博會活動期間,鐵博園區內將推出修復完成的DR2303號柴油客車限定試乘體驗活動,實踐「活的鐵道博物館」理念。
【「藍皮文博號」專列 】
日期:9/9(六)-9/17(日),限定開行9天
【2023臺灣文博會】
文化策展區
日期:2023/9/22(五)-10/1(日)
地點: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IP 授權展區 & 文創品牌展區
日期:2023/9/26(二)-10/1(日)
地點:花博爭豔館、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松山文創園區
副展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熱蘭遮博物館
官網|臉書|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