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登場,衣服總別著一只日頭花胸針的雲林縣長張麗善,這回接受《遠見》專訪時,更顯匆忙,俏麗短髮還清晰可見安全帽壓痕,原來她才剛從虎尾回來,為了雲92-1線「芒果大道」的拓寬計畫而奔波。
終於能坐下來喝口茶,張麗善聊起政績,整個人依舊活力十足。身為地方首長,加上過去護理長背景,張麗善不僅像位媽媽,也如同醫護人員,不斷主動找出問題並對症下藥,同理層面從老到小,並用以人為本、以民為尊的態度高效執行。
圖/雲林縣長張麗善在2023年《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成績鴨子划水,73.6%滿意度及74.5分施政分數,皆是雲林縣自2011以來最佳成績。蘇義傑攝。
尤其把首長工作當基層在跑的她,老是站在社會普查第一線。如寒冬,親自為獨居老人送外套和毛帽的張麗善,就因摸到長輩冰冷雙手而明白,無論長輩穿再多、再厚,都比不上為他們破窗的老房修繕。
於是她當下決定,讓雲林的永續政策,從SDGs 17大目標中第一項「終結貧窮」、第二項「消除飢餓」的生存根基做起,並直言「雲林縣人平均壽命78.74歲,全國平均80.84歲,為什麼我雲林人務農這麼辛苦,活得卻比人家短?」
圖/把雲林縣長工作當基層在跑的張麗善,總是站在社會普查第一線,親自於寒冬為獨居老人送上外套和毛帽。雲林縣政府提供。
正因為苦民所苦,執政進入第五年的張麗善,在2023《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成績鴨子划水,73.6%的滿意度,以及74.5分的施政分數,皆是雲林縣自2011以來最佳成績。
再來,她運用精省下來的財政和善款,推動全國首創針對獨居長者及弱勢家戶的「雙B計畫」(Better food、Better Housing),並取諧音又名「福德好神」,希望警政系統、村里長和學校社區,能像民間土地公「福德正神」,透過廣闊視角找出社會邊緣戶,進行老屋補強。
例如北港一位蔡姓老農民,雖有房住、有田耕,但年邁80幾歲的他早失去工作能力,卻因擁有不動產,領不到中低收入戶的社會補助,還得照顧2名中度與重度智障的孩子。
張麗善得知後,二話不說率團隊破除法令,緊急請社會局安置老屋主,盡速打掉危老房以重建家園,並強調「為社會最底層的人雪中送炭,是鞏固社會安全網的根本。」
堅定中不失溫柔的張麗善,也提到自己6歲時,父親因事故而脊椎受損,到現在坐輪椅度日,因此她格外重視弱勢族群,也優先全台將長照政策結合智慧科技。
圖/雲林縣長張麗善推出「天輪D+安心手錶」,免費提供給身心障礙者、失智、獨居老人配戴,避免社會角落憾事一再發生。蘇義傑攝。
如雲林就推出「天輪D+安心手錶」免費提供給身心障礙者、失智、獨居老人配戴,當中的SOS緊急呼救鍵,讓醫療團隊接獲通報後,運用GPS定位動員掌握救援黃金時刻,避免社會角落憾事一再發生。
此外過去有個50多歲警員,因室內外值勤溫差過大,導致心臟緊急收縮而倒地不起,讓醫者仁心的張麗善聽聞心疼不已,決定將這款應用全台的「雲林版Apple Watch」引進警局保護地方英雄,也確實讓雲林病患到院前存活率,從7%突破到21.74%,成績顯著。
回憶8年執政,張麗善從第一任期「雲林上場」到第二任期「雲林加速前進」,她想做的事實在太多了,現在「每天都當好幾天用」。
其中,讓農業大縣升級為農工商並進的永續城市,是張麗善最期待的成果,無奈重大建設皆需長時間淬煉,但她依然以篤定口吻說道「我想成為種樹的人」。
圖/出國訪察的雲林縣長張麗善,一回台下飛機,就立刻前往視察農民的淹水災情。雲林縣政府提供。
為了當地66萬農漁民和200萬四散各地的雲林人尊嚴,張麗善積極從生育、教育等人口問題著手,盼吸引年輕人留鄉、返鄉生根,並透過精算的財政紀律替雲林還債近70億,同時運用各種智慧農業的綠能經濟,將「雲林良品」中各類蔬果,以最少碳足跡方式、最新冷鏈技術,搭配政府新南向政策產銷出口,且數量驚達300噸,成果斐然。
護理師出身的縣長,以過人的堅韌,奮力斷開雲林「窮老」枷鎖,讓雲林的進步,全台都看見。